Product & Service
為適應黨中央和國務院賦予的“兩統一”職責要求,應對業務體系更復雜、技術要求更高、數據資源更廣、應用程度更深的需求現狀,根據《自然資源部信息化建設總體方案》(自然資發〔2019〕170號),構建集日常辦公、掌上辦公、業務審批、流程追蹤、圖形審查、檔案管理等為一體的綜合應用辦公平臺,進一步提升政府行政審批效能、監管服務水平和共享交換能力,促進自然資源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。
一、統一政務門戶,建立業務協同集成總線
對現有信息化成果進行充分整合,建立業務協同集成總線,整合局內已有業務系統,并實現省、部業務系統數據的本地化自動存儲。提供統一政務門戶網站,實現統一政務辦公入口、統一業務審批、統一行政辦公、統一檔案管理、統一運維管理,做到業務辦理和行政辦公全流程可控、全部門協同,使業務辦理及領導決策全方位提質增效。
二、數據聚、融、通,全域資源可視化展示
整合現有資源,建立全業務流程數據之間的關聯關系,打破數據壁壘,形成“底數清”“底圖準”“聚融通”的自然資源數據體系。通過對自然資源指標總體情況、資源資產、規劃配置、管制利用等各類關鍵指標進行可視化展示,為各級用戶宏觀調控提供精準、及時、有效的數據支撐,并科學輔助決策。
三、一“碼”關聯,土地供應全周期監管
整合重構國土、規劃一體化辦事流程,形成標準化辦理流程及業務手冊。以服務建設項目落地為骨架,通過項目唯一碼實現土地供應全生命周期管理,對任意項目及用地可一鍵查看其農轉用報批、供地、方案審查、竣工驗收等全程辦理信息,做到規劃國土全業務流程的全程可控,嚴防“鉆空子”行為。
四、并聯審批、協同辦公,助力行政審批提質增速
以建設項目落地服務和公文辦理為主線,在標準化業務流程的基礎上,變串聯為并聯,力爭環節轉換“零時差”,以信息化手段督促“等待審核”變成“主動服務”,做到項目任務即時提醒、多個科室同時辦理、辦理過程全程留痕、辦事進展全程跟蹤、辦理結果即時發送、多科室工作成果自動匯總。
五、審批不見面,政務服務24小時不打烊
搭建基于“互聯網+”的自然資源與規劃服務大廳,通過線上申報、線上受理、網上簽發、審批材料“容缺后補”等形式,實現政務服務不見面、24小時不打烊。通過辦事結果“一次生成、多方復用”,真正做到讓“數據多跑路,群眾少跑腿”,為公眾、建設單位帶來透明辦事、高效服務、過程順暢的辦事體驗。
六、指尖政務,打破政務辦公的時間空間限制
在手機上建立可以隨時隨地應用的“掌上通”工作平臺,實行指尖政務,為工作人員提供24小時貼身智能服務,包括但不限于現狀、規劃、項目等各類信息查詢、公文及項目的簽批、重點項目進展情況等,讓日常工作更加輕松、便捷。